二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

(一)行业认知现状

在和企业交流时,经常会出现大家聊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情况。比如有的企业认为上一套 ERP 就是数字化转型,而咨询方可能有更全面的理解,这种认知差异会导致沟通效率低下,甚至影响转型方向。所以每次和客户初次沟通,我都会先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定义,避免后期出现认知偏差。

(二)通过小磨坊故事解读数字化转型

  1. 机械化阶段:小磨坊最初靠手工磨面,后来利用山村小河做水轮机带动磨盘磨面,将人畜力转化为自然界的机械力,这是最基础的机械化阶段。
  2. 电气化阶段:机械化阶段水流不稳定,村里年轻人就买发电机,水轮带动发电机,不仅能磨面,还能照明,并且有开关控制,进入电气化阶段。
  3. 自动化阶段:随着来磨面的人增多,出现排队现象,年轻人又装上电表、计数器、秤,计算磨面量并收取手工费,实现了自动化。
  4. 信息化阶段:磨面生意逐渐规模化,村长成立小公司,年轻人开发 APP 供村民预约磨面时间,还会通过短信通知村民合适的磨面时间,进入信息化时代。
  5. 数字化阶段:公司有了一定收益后,开始拓展业务模式,从单纯的代加工磨面,转变为购买麦子磨成面粉销售,借助数字化实现了业务转型,进入数字化时代。
  6. 智能化阶段:进一步发展,通过智能分析了解每家每月面粉消耗量,月末自动推送面粉购买提醒,并联合物流公司送货上门,甚至能根据家庭口味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,迈向智能化时代。
  7. 智慧化阶段(设想):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,比如上市后,可能会邀请像 IBM、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,助力其成为数字化、智慧化企业,探索更高级的发展模式。

通过这个故事,能直观体现数字化转型的特点,即随着技术发展,企业业务模式、运营方式等不断升级,借助数字技术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。

(三)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案例

  1. 信息化初期(SG186 阶段)2005 年左右,国家电网启动 SG186 工程,建设全系统、全国家电网各省市公司的信息系统,并实现集中管理,构建了八大应用系统,这一阶段主要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集中。
  2. 业务变革阶段(SGRP 阶段):进入 SGRP 阶段,国家电网在应用系统进一步集中整合的基础上,开始推动业务变革。提出三级五大模式,将全集团的人、财、物资源集中到更高层级(如国家电网总部)进行统一管理,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。在生产方面,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出发,改变以往设备坏了才修的模式,追求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发挥最大价值;在客户服务方面,运用新手段提升客户满意度。
  3. 数据深化应用阶段(十三五、十四五期间):经过前两个阶段,国家电网的业务和应用系统逐渐成熟,开始深入挖掘数据价值。例如,通过分析企业电表数据,发现部分企业白天正常生产,晚上电表却仍在高负荷运转,进而排查出这些企业存在夜间偷偷排污的情况,将企业内部数据价值延伸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,充分发挥了数据的作用。

从国家电网的案例能看出,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内部管理效率(如资源集中管理提升效率),还改善了客户服务(提升客户满意度),甚至能为社会创造价值,同时也让设备可靠性大幅提高,像过去常见的停电现象现在已基本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