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企业五年战略规划实践

4.1 五年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

企业五年战略规划无需涵盖过多内容,3-5 个核心战略目标即可,且多以财务指标为核心,因为财务指标能直观反映经营成果。常见核心目标包括:

  • 营收目标:明确五年周期内的整体营收规模,以及各年度营收分解目标。
  • 利润目标:作为核心财务指标之一,体现企业盈利能力,需结合行业水平与企业实际设定合理区间。
  • 海外市场占比:头部企业常将其纳入目标,反映企业全球化布局能力与国际市场竞争力。
  • 新产品占比:体现企业创新能力与产品迭代速度,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。
  • 市场占有率:代表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,是衡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。
  • 研发投入占比: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,为长期发展提供动力。
  • 人均收入与人均利润:反映企业管理效率与人效水平,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。

以海尔、美的、格力 2011 年制定的十二五2011-2015 年)规划为例,三家企业核心目标高度重合:营收均瞄准 2000 亿、推进全球化、实现高端突破,战略重合度达 90% 以上。

4.2 五年战略规划的制定时间与周期

4.2.1 制定时间

  • 多数企业(80%-90%)财年为 1 1 - 12 31 日,通常在每年 10-12 月(第四季度)启动下一个五年战略规划。
  • 少数企业财年特殊,如 3 1 - 次年 2 28 日,或 12 1 - 次年 11 30 日(如苏州某智能手表企业,因成立于 11 月,长期沿用该财年周期),需根据自身财年周期,在周期结束前 3 个月启动规划工作。

4.2.2 制定周期

  • 整体周期:多数企业集中在 1-2 个月内完成五年战略规划。
  • 战略分析阶段:企业需长期开展市场洞察与竞争态势分析,专属团队会持续跟踪行业动态;每年 10 月中旬起,团队需针对下一个战略周期形成结论性成果,该阶段耗时约 1 个月。
  • 战略规划汇报与讨论阶段:企业常组织中高层在酒店封闭研讨,邀请行业专家或外部顾问参与,围绕 BLM 模型的战略意图、市场洞察、创新焦点、业务设计四大模块,集中 1 周时间完成规划核心内容的确定;加上前期准备与后期整理,该阶段约需半个月 - 1 个月。
  • 战略解码阶段:由企业管理部或人力资源部牵头,组建新团队将战略规划分解至产品、市场、区域销售、技术研发、生产、人力资源、财经等 10 余个分支,明确各模块具体任务与资源需求,该阶段约需 1-1.5 个月,通常在 12 月完成。

4.3 战略执行的关键变化

过去,企业一把手多将战略执行交由副总裁负责,自身聚焦战略方向制定;如今,越来越多企业(尤其是科技型企业)的一把手意识到,自己才是战略执行的第一责任人,需冲在第一线:

  • 实时关注外部环境变化,及时调整战略执行方案。
  • 统筹团队排兵布阵,协调资源分配,确保执行效率。
  • 快速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并推动解决,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错失市场机会。

这一变化的核心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,若依赖中间管理层传递信息、推动执行,易出现黄花菜都凉了的情况,只有一把手亲自主导执行,才能保障战略落地效率与效果。

在战略执行阶段,企业需借助一致性模型开展三项核心工作:

  • 人才盘点:评估现有人才与战略执行需求的匹配度,明确人才缺口与培养方向。
  • 正式组织分析:梳理组织结构与流程,识别影响执行效率的短板,如部门协作壁垒、流程冗余等。
  • 亚文化匹配度评估:公司有整体文化,但创新业务、精细化业务等不同业务类型,对文化的需求存在差异(如创新业务需开放、容错的文化,精细化业务需严谨、高效的文化),需判断亚文化与业务类型是否匹配。

通过上述工作,企业可精准解决”“组织”“文化层面的问题,为战略执行扫清障碍。此前,企业一把手常困惑于战略规划好,却无法落地,认为是执行力不足,但无法量化与解决;BLM 模型(尤其是一致性模型)的出现,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方法论与工具,让执行力短板的定位与破解有了明确路径。华为作为 BLM 模型的成功实践者,也愿意分享 IPDBLM 等管理方法,推动 BLM 模型在国内企业中广泛应用,助力中国企业提升战略执行能力。

4.4 海尔、美的、格力战略执行差异分析

2011 年三家企业十二五规划目标高度一致,但 2015 年后成果差距显著:2024 年,海尔、美的营收均突破 4000 亿(分别为 4016 亿、4091 亿),格力仅 1891 亿。核心差异在于战略执行能力与一把手认知:

  • 海尔、美的:一把手(如方洪波)持续学习行业先进管理方法(如 BLM 模型),带领中高层共同学习战略、解码、执行,将 BLM 模型作为团队统一的管理语言;且一把手亲自参与战略执行,冲锋在第一线,保障执行效率。
  • 格力:团队学习意愿与理念相对滞后,未及时引入先进管理工具;一把手(董明珠)仍将自己定位为战略决策者,认为战略没问题,是下面人执行不到位,未意识到自身应是执行的核心指挥者,导致执行环节出现错位,最终与海尔、美的拉开差距。

这一案例进一步说明,企业战略目标相似时,执行能力(尤其是一把手对执行的认知与投入)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。